原标题:怎么理解股票杠杆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企业纷纷抢滩布局
深圳打造链条完整的合成生物产业生态
自动化功能岛台整齐排列,机器小车把物料准确配送到指定位置,智能机械臂熟练无误地把试剂和样品放进微孔板中……这是去年底启动运行的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能实现人工生命体快速、低成本合成,是一座智能化的“生物铸造工厂”。
生物制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相关统计,2014年至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11.3%,且近3年来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约有40%落户深圳。产业集聚发展的背后是深圳紧抓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要素汇聚
打造链条完整产业生态
落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承接全国首个部市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成立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联盟、出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再到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展开剩余68%众多“首个”的背后是深圳市对合成生物前瞻谋划、科学布局。早在2017年,深圳便播下了发展合成生物产业的第一批“种子”,出台《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前瞻谋划和系统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正是其中之一;2022年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当中就指出合成生物是未来将要重点发力的八大产业之一。
深圳通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加速汇聚,在合成生物产业浪潮中深圳迈入第一梯队。其中,合成生物产业加快集聚发展,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累计培育孵化引进合成生物初创型企业117家,总估值约360亿元,涌现出赛桥生物、赛路医疗等一批极具成长性的领军企业,吸引了华熙生物、广新生物等龙头企业落户。
“深圳拥有链条完整的产业创新、资源集聚的金融支撑、紧密务实的深港合作,以及一流领先的营商环境等四大优势。”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2024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创投重镇,深圳种子、天使、VC/PE、并购等各类基金齐全。且深圳还设立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5只、共计165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资金支持。
全新“造物”技术
助推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
新型真菌杀虫剂能够绿色无残留、人畜无害、无抗药性以及生产环节低碳;仿生“灵丝”轻质又强力,还有皮肤护理功效、抗衰功效的纤维,还能100%自然降解……在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上,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十大新品让人眼前一亮,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合成生物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被视作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成为各方竞相抢占的科技高地。去年7月,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光明启动建设,这是全国第10个,也是生物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制造产业普遍缺乏中试平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作为链接高校院所与产业界的中间环节,有望填补领域空白,整合产学研政投优势创新资源,将促进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技术转化再到产业应用各个层面的协同融合,打通全过程创新创业生态链。
深圳将围绕研发创新、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金融赋能、数据支撑等7大方面,全链条完善产业发展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在研发创新方面,深圳将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创新药研发怎么理解股票杠杆,并鼓励通过上市许可持有人模式将创新药落地深圳;临床试验方面,将在河套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构建国际化临床试验网络体系;市场拓展方面,搭建汇集国内外研发、检验检测、注册等资源的出海服务平台,积极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记者 邹媛)
发布于:北京市